提案人: 彭志鸿委员 界别:无党派 联系方式:13907715419
廖坚委员 界别:九三学社 联系方式:13707888009
黄文九委员 界别:民革 联系方式:13607713301
陈圣党委员 界别:无党派 联系方式:13317613688
潘小玉委员 界别:民革 联系方式:15277198005
黎乐群委员 界别:无党派 联系方式:13807716079
邓崇荣委员 界别:无党派 联系方式:13517883128
潘艳委员 界别:共青团、青联 联系方式:13707713919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产生,并且非常现实地关系到广大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及农民工子女群体越来越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也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成为全国、成为广西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一、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子女等类似称谓,是一种“语言伤害”。不但不利于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子女群体逐步融入城市生活,反而给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重新戴上新的“农民工”帽子,人为造成社会阶层、社会群体隔阂。
1、所谓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实际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离乡背井来到城市,一方面为广西的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就是渴望脱掉农民工的帽子,和城市人一样享受到城市建设的成果。这一成果,是不分户籍地所有城市建设者共同创造的。这一点,广西和全国的外来务工人员的诉求是一样的。
在调研中,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子女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什么时候可以不叫他们农民工”。他们最反感的恰恰就是“叫他们农民工”。
2、“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1980年、1990年代后出生的农民工,他们在全国目前1.5亿外出务工的农民工里面,约占到60%,大约1亿人。而且随着城市(镇)化的快速推进,其人数正以每年800-900万激增。广西的情况一样。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基本没有务农经历,且长期受城市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的熏陶,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高,因而对城市的认同远远超过了对农村的认同。他们不再是暂时、而是倾向于长期居住在城市;居住的时间不只是简单的延长,而且有举家迁移城市的意图,融入城市的愿望和行动比第一代农民工要强烈和实际的多。但是,基于政策、制度以及新生代自身技能、心理等方面的弱性,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举步维艰,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成果公平分享和中国社会良性转型的重大现实问题。
如果,我们在身份、职业上继续给他们贴上“农民工”标签,还进一步定性为“新生代”农民工,将使他们职业和身份的城市转化更加困难。也是与他们的诉求完全相悖的!
二、党和政府对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措施。但是,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子女等类似称谓,却使党和政府的政策贯彻受到影响。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近年来,在广西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共青团组织等社会各界力量,开展了一系列服务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关爱行动,同时,呼吁社会更多地关心这一群体,通过制度化的安排,解决这一群体在融入城市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在关爱农民工及其子女的行动中,最大的困扰就是:被关爱的对象不希望以“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子女”的身份来接受关爱。甚至,有的怀疑误会是党委、政府利用他们,不让他们融入城市,是要他们一辈子做“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子女”。导致有的被关爱的对象抵触、反感!
这说明,我们有的政策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是,有时却与群众的诉求脱节,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建议广西党委、政府以红头文件,规范、统一广西的“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子女” 称谓,以“新生代城镇建设者”或更恰当的称谓替代。这不仅是广西广大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愿望,也是广西广大从事关爱农民工及其子女工作的部门和同志的愿望,同样是广西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