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司法苑及精彩案例

中司法苑及精彩案例当前位置:首页 > 中司法苑及精彩案例 > 浏览文章

关于在处于地震监视防御区的广西各主要城市加快建设、建成防震减灾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议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5日


彭志鸿委员 界别:无党派  联系方式:18677165555

潘小玉委员   界别:民革  联系方式:15277198005

黄文九委员 界别:民革  联系方式:13607713301

陈圣党委员 界别:无党派  联系方式:13317613688 

邓崇荣委员 界别:无党派  联系方式:13517883128

黎乐群委员  界别:无党派  联系方式:13807716079

潘艳委员 界别:共青团、青联  联系方式:13707713919

 

 

近年,汶川地震、云南盈江地震、新西兰地震、日本地震等灾难相继发生,造成生命和财产重大损失。重大灾害的预报、预防和治理,更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国防震减灾体系尚很薄弱。近年,汶川大地震、云南盈江地震等一系列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处置过程,更是突出暴露了防震减灾的许多工作急待加强和落实到位。

因此,我们建议要进一步尽快加大广西各主要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投入。

广西地震活动的特点是小地震频度较高,中强地震时有发生。广西东南地区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南宁是全国12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之一。根据地震活动规律,估计今后一二十年内广西有可能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

为了应对地震灾害,自治区党委、政府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等指示,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防震减灾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初步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

防震减灾应急避难场所作为重要的应急救援基础设施,是政府构筑全民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工作体系中非常重要一环,是政府处置突发事件,妥善安置和管理灾区群众的有力保障。全广西有不少处于地震监视防御区的城市。如,首府南宁市就是作为全国12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防震减灾任务非常沉重。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城市应急避难能力,完善城市防灾功能,非常有必要以最快速度最大的决心,在加快建设和迅速建成防震减灾避难场所。尤其是,要使南宁市的防震减灾走在广西前列。

近年来,在地震局、建设局等各级部门的努力下,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南宁市为例,在2009年在南湖建设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全国可容纳人数最多的南湖公园应急避难场所,为全广西作出了榜样。同时,各地、市根据自身情况也利用了一些公园、广场、绿地建设了一批应急避难场所。

   然而,目前防震减灾避难场所的建设,离党委政府的要求和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离规划建设的要求和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防震减灾避难场所建设水平各县市区参差不齐,许多县市区尚未建设应急避难所。以广西首府南宁市为例,南宁市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及中国—东盟商务区所在地,是将要建成的区域性国际大都市,曾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但是,目前唯一在册的避难点竟然只有南湖公园,甚至连云集广西建筑精华的凤岭片区等许多人口聚集的片区,都尚未建立任何的应急避难场所,这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形象极不相称,与区域性国际大都市的地位极不相称。

为此,特建议采取措施,要求全区各主要城市根据本地的人口、经济、城市规划建设等具体情况合理布局和建设应急避难场所,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地震的影响,广建应急避难所,增加避震疏散功能,灾难来临时,可以让居民避难疏散。尤其是南宁市要率先建设建成防震减灾避难场所。

   加快建设建成防震减灾避难场所具体建议如下:

 

   一、 在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之时,应将各市县区的应急避难场所等防震减灾建设纳入统一规划和建设。尤其人口稠密市区应保证人员能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应急避难场所,比如广西建筑精华最集中的南宁市青秀区凤岭片区等许多人口聚集的片区至今尚未建立应急避难场所,急切需要尽快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二、自治区绩效办已经将“防震减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作为各地市防震减灾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进行考核,这一方法已被证明是行之为效的,应当尽快在自治区所有市县推广落实。

三、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坚持“预防为主、平震结合”,继续利用现有的公园、广场、绿地等继续完善建设,改进作为应急避难场所,扎实开展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往后报建的公园、广场等项目,必须同时规划作为应急避难场所,否则不予批准。

四、除了利用公园、广场建设为一般应急避难场所外,建议各地市建设多个设施齐全的高标准应急避难场所,大幅提高防灾能力,提高市民的安全感。

五、发动多方力量,特别是各地市大型国有企业的优势和作用,体现国企社会责任,吸引多种投资主体参与防震减灾避难场所的建设,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为吸引其他投资主体参与防震减灾避难场所的建设,政府应尽快研究建设避难场所与投资者收回建设、管理避难场所的成本相结合的途径,以快速加大地震预防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投入布局。

 


广西地址: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93号新兴大厦A座21层  电话:(86771)5840803/5840805
联系人:谭春燕律师 18677165555(微信同)   传真:(86771)5844365   E-mail:zhongsilawfirm@163.com

桂ICP备12005960号-1